刑事律师咨询:盗号、篡改他人信息,涉嫌违反多项法律 京声律所

北京京声律师事务所
2022-04-12

盗号合适.jpg

马丽和沈腾有一个小品,其中有一句搞笑又耐人寻味的台词,马丽质问沈腾:“你为什么改我的高考志愿?一二三志愿都改成了蓝翔技校!”这段情节被很多网友当成搞笑段子来模仿,但大家取乐的时候,却忽略了一个严肃的问题,在我们现实生活中,如果真的有人盗取他人账号、篡改信息,是要受到法律处罚的。

近日,有一则“谁动了她的账号”的新闻,上了热搜。大四女生小张,在报考研究生考试的过程中,屡屡发生考研报考信息和报考志愿被篡改的可疑情况。

据小张说,在考研报名阶段,就发现了异常,自己明明已经按时在网上报名了,但再次查看时,却发现报名被取消了。当时考研网上报名的截止日期已经过了,她求助了当地的教育考试院,才重新取得了考研资格。但没想到的是,现在到了报考志愿的阶段,又有人偷偷“盗号”,修改了她的志愿。

“我发现账号、密码都用不了了,后来通过微信认证,才进入网站,进去后就傻眼了,我填报的志愿都被篡改了,我是物理专业,但志愿填报的却是化学、数学等不相干的专业,学校当然不会录取我!”

小张把自己遇到的情况告诉了警察,在调查过程中,警方发现了账号有异地登录和被修改的记录。但目前只能查到ip地址,无法确定犯罪对象,但几乎可以排除是黑客大规模罪案的可能性。所以警察建议,小张可以从身边的熟人开始排查,如果有怀疑的对象,可以主动询问,再通过聊天截图、视频或音频等方式,取证,以协助警方调查。

像小张遇到的这种被盗号、信息被篡改的案子,其实并不少见,通常情况下,熟人作案的可能性比较大。比如,在我们过往接触的案件中,有一些是父母因为控制欲篡改了孩子的志愿;有一些是情侣之间,为了一己私欲,偷偷侵犯了另一方的隐私;还有一些是同学、朋友或者前任,因为私人恩怨,采取的恶作剧或报复行为。

但我们想要告诉大家的是,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,不论犯案者与受害者之间,是哪种关系,哪怕是父母、情侣等亲密关系,只要盗号和篡改信息的行为,是在他人不知的情况下,擅自操作的,那么,这种行为,都会构成违法犯罪。

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八十六条,违反国家规定,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、修改、增加、干扰,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,后果严重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;后果特别严重的,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。违反国家规定,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、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、修改、增加的操作,后果严重的,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。

此外,像小张这个案件中,她通过互联网填报志愿,再通过网络将其志愿信息传动到招生部门,这个过程属于电子通信行为,所以擅自盗取小张的账号密码并篡改其志愿的行为,属于侵犯公民通信自由,涉嫌构成“侵犯通信自由罪”。

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五十二条,隐匿、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,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,情节严重的,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。

若未达情节严重的程度,不能被认定为犯罪,其行为也属于违反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二十九条第三款,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非法修改,可能被处以行政拘留等处罚。

总之,公民是享有隐私权和通信自由的,在未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,擅自登录他人账号、篡改信息,这种行为,即便是发生在亲子关系或者恋人之间,也同样是触犯法律的,而且严重者,还可能受到刑事处罚。所以,我们在日常的亲密关系中,一方面要做到尊重对方的隐私,不要触犯法律红线;另一方面,当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,也不要忍气吞声,任人摆布,只有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权,才能杜绝犯罪行为。

以上就是京声律师事务所‍-刑事律师给大家整理的“盗号、篡改他人信息,涉嫌违反多项法律”一文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。如您还有其他疑问,可直接拨打京声律所全国法律咨询热线:400-679-6068进行咨询!


阅读69
分享